城环学院2024级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通讯稿

(城市与环境学院2403班通讯员 钟丽娜)

发布者:城市与环境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0

为了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加深对地质地貌现象的理解,城市与环境学院特地开展了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参与此次实习的有学生192名,包括2024级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指导教师6名,由学院党委书记杨应华老师带队。

324日上午8时,师生乘车前往黄冈市麻城九龙山地质遗迹点。通过对该地质遗迹点的实地考察以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并学会了通过观察砾石的排列规律及磨圆度来推测该地曾经的河流侵蚀与堆积过程。下午来到罗田镇胜利街,师生们重走见证艰苦革命战斗时期的老街,并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进一步了解金凤楼的红色历史、学习当地革命精神。

325日清晨,师生们来到了罗田天堂寨,开始向上攀登。从小华山到哲人峰,再经南天门到主峰天堂顶,数小时的攀登、数千级的台阶和1700余米海拔的变化记录了地理人磨练意志、锤炼精神的过程。当然也收获了知识。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大别山的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切身感受到植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明晰了大别山的形成原因、构造运动以及黑云二长花岗岩的岩性特征及组成成分。

326日,师生们来到华中第一谷——龙潭河谷,观察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明白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再来到滑雪场沉积剖面,观察剖面形态,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最后到达南武当,了解宗教文化及建筑知识,体会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327日,走进神仙谷,学习了壶穴的特点及成因,并观察到了小型的洪积扇,下午到达新屋湾,观察罗家大院独特的建筑布局,体会古村落建筑中的生态智慧,通过老师讲解,更深刻的理解了人地关系,明白了要合理的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28日上午,来到朱家河高压榴辉岩遗迹点,老师讲解了榴辉岩的岩性特征、形成原因,同学们也进行了岩石样本采集。再到大别山之根——黄土岭古陆核,了解了距今28亿年的岩石。下午,师生们来到实习的最后一站——黄冈大别山地质博物馆,从岩石特征到地质构造,再到大别山的生物多样性,都将前几天的所见所闻完美串联起来,此次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也落下帷幕。

  

此次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让同学们走进自然,将书本中的知识具象化,大家对地质地貌、构造运动、岩性特征、水文、土壤、生态保护以及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践中大家巩固了地理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树立了真挚、朴素、深厚的爱国情怀,深刻体悟了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